詞開頭的成語大全列表
第1個字是詞的成語
首字詞的成語解釋
- 詞窮理極 窮:完,盡;極:終,到頭。把話說完,把理講透。
- 詞不逮理 詞:言語,詞句。逮:到;及。指說話、寫文章時所用的詞句不能充分、確切表達出思想感情。
- 詞鈍意虛 形容由於心虛而說話吞吞吐吐。
- 詞不達意 詞:言詞;意:意思。指詞句不能確切地表達出意思和感情。
- 詞窮理盡 指再也找不到理由,無話可說。
- 詞窮理絕 指再也找不到理由,無話可說。同“詞窮理盡”。
- 詞窮理屈 指理由虧屈,無話可說。
- 詞嚴義密 措詞嚴謹,道理周密。
- 詞言義正 詞:言詞,語言。義:道理。言辭嚴厲,義理正大。
- 詞約指明 言詞簡潔,旨意明確。
- 詞正理直 言詞嚴正,理由充足。
- 詞清訟簡 詞訟清簡。指獄訟稀少,政事清閑。
- 詞華典贍 文詞華麗,用典周備。
- 詞不逮意 詞:言語,詞句;逮:到,及。指說話、寫文章時所用的詞句不能充分、確切表達出思想感情。
- 詞嚴義正 詞:言詞,語言;嚴:嚴謹;義:道理;正:純正。指言辭嚴厲,道理純正。
- 詞無枝葉 詞:言詞,詞句。形容文字簡煉,無枝蔓之辭。
- 詞人才子 詞人:同“辭人”,工於文辭的人;才子:富有文才的人。泛指有才華的文人
- 詞人墨客 墨客:文人。泛指風雅的文人
詞開頭的成語接龍、出處
第一個字是詞的成語接龍
首字詞的成語出處
- 詞窮理極 宋·王安石《辭同修起居注狀七之五》:“誠原陛下日月之明,察臣之清,辭窮理極,非如向時避讓職事猶在可冒之地。”
- 詞不逮理 南朝·梁·王僧孺《太常敬子任府君傳》:“少孺(枚乘)速而未工,長卿(司馬相如)工而未速,孟堅(班固)辭不逮理,平子(張衡)意不及文。”
- 詞鈍意虛 清·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61回:“林之孝家的聽他詞鈍意虛,又因近日玉釧兒說那邊正房內失落了東西,幾個丫頭對賴,沒主兒,心下便起了疑。”
- 詞不達意 《儀禮·聘禮》:“辭多則史,少則不達,辭苟足以達義之至也。”宋·惠洪《高安城隍廟記》:“蓋五百年而書功烈者,辭不達意,餘嚐歎息之。”
- 詞窮理盡 唐·崔致遠《蕭遘相公書》之二:“仰幹陶冶,敬托箋毫,始知調急聲哀,唯愧詞窮理盡。”
- 詞窮理絕 《五燈會元·羅漢琛禪師法嗣·清涼文益禪師》:“師窘無以對,即放包依席下求決擇。近一月餘,日呈見解,說道理。藏語之曰:‘佛法不恁麽。’師曰:‘某甲詞窮理絕也。'”
- 詞窮理屈 宋·蘇軾《論河北京東盜賊狀》:“切詳按問,自言皆是;詞窮理屈,勢必不免。”
- 詞嚴義密 《剪燈餘話·幔亭遇仙錄》:“宋朝諸儒所述,皆明白正大,詞嚴義密,無餘蘊。”
- 詞言義正 宋·張孝祥《明守趙敷文》:“歐公書豈惟翰墨之妙,而辭嚴義正,千載之下,見者興起,某何足以辱公此賜也哉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