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個字是相的成語大全列表
第3個是相的成語
相在第三個的成語解釋
- 安危相易 易:變易,轉變。平安與危難互為因果,相互轉換。
- 拔刀相助 舊小說中多指打抱不平。
- 白首相知 白首:白頭發,引申為時間長。意謂老年知己。
- 白頭相守 指夫妻恩愛相守到老。
- 白眼相看 看別人時眼睛朝上或旁邊,現出白眼珠,表示輕蔑,不屑一顧,對人不禮貌。
- 奔走相告 指有重大的消息時,人們奔跑著相互轉告。
- 兵戎相見 兵戎:武器。以武力相見。指用戰爭解決問題。
- 伯樂相馬 伯樂:相傳為秦穆公時的人,姓孫名陽,善相馬。指個人或集體發現、推薦、培養和使用人才的人。
- 盎盂相敲 比喻一家人爭吵。
- 表裏相濟 表裏:指內外;濟:救助。原意是指內外互相庇護。後泛指內外互相救助。
- 表裏相依 指關係密切,互相依存。
- 表裏相應 內外互相應合。
- 陳陳相因 陳:舊;因:沿襲。原指皇倉之糧逐年增加,陳糧上壓陳糧。後多比喻沿襲老一套,無創造革新。
- 唇齒相依 象嘴唇和牙齒那樣互相依靠。比喻關係密切,相互依靠。
- 以禮相待 用應有的禮節接待。
- 楚囚相對 形容人們遭遇國難或其他變故,相對無策,徒然悲傷。
- 仇人相見,分外眼睜 指當敵對的雙方相逢時,彼此對對方都格外警覺和敏感。
- 仇人相見,分外明白 指當敵對的雙方相逢時,彼此對對方都格外警覺和敏感。
- 仇人相見,分外眼明 指當敵對的雙方相逢時,彼此對對方都格外警覺和敏感。
- 唇齒相須 猶唇齒相依。比喻關係密切,相互依靠。
- 唇輔相連 猶言唇齒相依。比喻關係密切,相互依靠。
- 代代相傳 一代接一代地相繼傳下去。
- 倒屣相迎 屣:鞋。古人家居脫鞋席地而坐,爭於迎客,將鞋穿倒。形容熱情歡迎賓客。
- 道殣相望 殣:餓死。道路上餓死的人到處都是。
- 短兵相接 短兵:刀劍等短兵器;接:交戰。指近距離搏鬥。比喻麵對麵地進行激烈的鬥爭。
- 恩恩相報 用恩惠報答恩惠;把有利於人的行為回報給有恩於己的人。
- 等禮相亢 猶言分庭抗禮。以平等之禮相待。
- 道殣相屬 道路上餓死的人到處都是。同“道殣相望”。
- 道殣相枕 道路上餓死的人到處都是。同“道殣相望”。
- 得失相半 得失:得到與失去。得到的和失去的各一半。即得失相當,不相上下。
- 道不相謀 指思想誌向不同的人不會在一起共事。
- 豆萁相煎 比喻兄弟相殘。同“豆萁燃豆”。
- 阿黨相為 阿黨:偏袒、偏私一方。為了謀求私利相互偏袒、包庇。
- 惡語相加 把惡毒的語言加到別人身上。
- 二虎相鬥,必有一傷 兩隻凶惡的老虎爭鬥起來,其中必有一隻受傷。比喻敵對雙方實力都很強,激烈鬥爭的結果,必有一方吃虧。
- 額手相慶 把手放在額上,表示慶幸。同“額手稱慶”。
- 反唇相譏 反唇:回嘴、頂嘴。受到指責不服氣,反過來譏諷對方。
- 反唇相稽 反唇:回嘴、頂嘴;稽:計較。受到指責不服氣,反過來責問對方。
- 反戈相向 戈:古代的兵器;向:對著。掉轉兵器,相與對立。比喻幫助敵人反對自己。
- 盎盂相擊 比喻一家人爭吵。
- 非意相幹 非意:意料之外;幹:冒犯。意外的無故冒犯。
- 佛眼相看 比喻好意對待,不加傷害。
- 桴鼓相應 桴:鼓槌。用鼓槌打鼓,鼓就響起來。比喻相互應和,配合得很緊密。
- 輔車相依 輔:頰骨;車:齒床。頰骨和齒床互相依靠。比喻兩者關係密切,互相依存。
- 腹心相照 腹心:內心;照:映照,見。以真心相見。比喻彼此很知心,達到心心相印的程度。
第三個字是相的成語接龍、出處
第3個是相的成語接龍
相在第三個的成語出處
- 安危相易 《莊子·則陽》:“安危相易,禍福相生,緩解相摩,聚散以成。此名實之可紀,精微之可誌也。”
- 拔刀相助 宋·釋道元《景德傳燈錄》卷二十二:“師曰:‘路見不平,所以按劍。’”
- 白首相知 明·孫仁儒《東郭記·頑夫廉》:“君家朋友何須道,翻騰雲雨都常套,抵多少白發相知,按劍同袍。”
- 白頭相守 明·蘭陵笑笑生《金瓶梅詞話》第六十二回:“我的哥哥,奴承望和你白頭相守,誰知奴今日死去也。”
- 白眼相看 宋·楊萬裏《誠齋集·都下和同舍李元老承信贈詩之韻》第四卷:“盡今俗客不妨來,白眼相看勿分剖。”
- 奔走相告 《國語·魯語下》:“士有陪乘,告奔走也。”
- 兵戎相見 吳晗《朱元璋傳》第三章三:“從至正十六年起,張士誠和朱元璋兵戎相見,大小數百戰,互有勝負。”
- 伯樂相馬 漢·韓嬰《韓詩外傳》卷七:“使驥不得伯樂,安得千裏之足。”唐·韓愈《雜說》四:“世有伯樂,然後有千裏馬。千裏馬常有,而伯樂不常有。”
- 盎盂相敲 清·蒲鬆齡《聊齋誌異·卷十一·青蛙神》:“且盎盂相敲,皆臣所為,無所涉於父母。”